|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07 | 91562 | 374 |
| 中外合作办学 | - | 491 | 110417 | |||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47 | 21887 | 436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软件工程。芬兰奥卢大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11 |
| 机械工程 | - | 6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9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 4 | |||
| 机械电子工程 | - | 4 | |||
| 工业设计 | - | 5 |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 | 6 | |||
| 车辆工程 | - | 4 | |||
| 汽车服务工程 | - | 5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 6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 6 | |||
| 金属材料工程 | - | 5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 6 |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 | 6 | |||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 | 4 | |||
| 功能材料 | - | 3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火电厂集控运行) | - | 4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生产过程自动化) | - | 6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 4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配电工程) | - | 4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 | 3 |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 | 3 | |||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 | 3 | |||
| 电子信息工程 | - | 5 | |||
| 通信工程 | - | 5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 4 | |||
| 信息工程 | - | 4 |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 4 | |||
| 自动化(数控技术) | - | 5 | |||
| 机器人工程 | - | 5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 - | 6 | |||
| 网络工程(嵌入式培养) | - | 6 | |||
| 数字媒体技术(嵌入式培养) | - | 6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 | - | 6 | |||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 - | 6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 5 |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 | 5 | |||
| 能源化学工程 | - | 4 | |||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 | 6 | |||
| 环境工程(电力环保) | - | 6 | |||
| 水质科学与技术 | - | 5 | |||
| 建筑学 | - | 5 | |||
| 建筑学(学制5年) | - | 5 | |||
| 工业工程 | - | 6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 |
| 社会工作 | - | 5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 5 | |||
| 工程造价 | - | 5 | |||
| 市场营销 | - | 5 | |||
| 会计学 | - | 5 | |||
| 财务管理 | - | 4 | |||
| 人力资源管理 | - | 5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 5 | |||
| 物流管理 | - | 5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计算机类(软件工程。芬兰奥卢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91 | 110417 |
| 机器人工程 | 普通类 | 507 | 91562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07 | 91562 | |||
| 功能材料 | 507 | 91562 | |||
| 能源化学工程 | 507 | 91562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 | 507 | 91562 |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508 | 90484 | |||
| 水质科学与技术 | 508 | 90484 | |||
| 金属材料工程 | 509 | 89407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509 | 89407 | |||
| 汽车服务工程 | 509 | 89407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09 | 89407 | |||
| 环境工程(电力环保) | 509 | 89407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10 | 88287 | |||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510 | 88287 |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510 | 88287 | |||
| 工业设计 | 510 | 88287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10 | 88287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511 | 87208 |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511 | 87208 | |||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511 | 87208 | |||
| 信息工程 | 511 | 87208 | |||
| 工业工程 | 511 | 87208 | |||
| 数字媒体技术(嵌入式培养) | 511 | 87208 | |||
| 电子信息工程 | 512 | 86110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12 | 86110 | |||
| 建筑学 | 512 | 86110 |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12 | 86110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火电厂集控运行) | 512 | 86110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生产过程自动化) | 512 | 86110 | |||
| 网络工程(嵌入式培养) | 512 | 86110 | |||
| 机械电子工程 | 514 | 83888 | |||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 515 | 82846 | |||
| 车辆工程 | 516 | 81781 | |||
| 通信工程 | 516 | 81781 | |||
| 自动化(数控技术) | 517 | 80757 | |||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517 | 80757 | |||
| 机械工程 | 517 | 80757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18 | 79734 |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518 | 79734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 518 | 79734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配电工程) | 523 | 74566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523 | 74566 | |||
| 社会工作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7 | 21887 |
| 人力资源管理 | 548 | 21437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48 | 21437 | |||
| 工程造价 | 548 | 21437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549 | 20959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49 | 20959 | |||
| 财务管理 | 549 | 20959 | |||
| 物流管理 | 549 | 20959 | |||
| 市场营销 | 551 | 20054 | |||
| 会计学 | 552 | 19630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 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 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 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 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会计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在电力系统的信息测量、信息传输、信息集成、信息处理和应用等方面学有专长,能够从事与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相关的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维护和调试、装备制造、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传输、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方面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基本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基础、电网信息采集技术,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变电站监控技术、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用电技术、智能电网信息编码技术、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等。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工程组织和施工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电路、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机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通信原理、电力系统基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计算机网络与现场总线、智能电网信息采集技术、变电站监控技术、智能用电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等。
主要专业实践:金工实习、内线工艺实习、电子实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习、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VB语言程序课程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电网信息采集课程设计和变电站监控技术课程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到各级电力公司、发电公司从事与智能电网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相关的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维护、试验分析、工程建设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电力系统智能设备的技术开发和生产制造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国际化 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 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传播设计、人机 交互设计、环境与展示设计等领域的开发、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业设计师 后备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工业设计的原理、程 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适当处理工业设计与环境、用户、市场、功能、造 型、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的相互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综合地表现在产品及服务设计上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业设计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创新与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 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艺术素养;
2.具有从事工业设计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相关的技术和社会发展 趋势;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 设计表现、设计历史及理论、人机交互、设计材料及加工、数字及实体模型制作、可持续设计、服务 模式及商业模式设计等基础知识;
4.有较强的设计表现技能、动手能力、美学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互联网、多 媒体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在了解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能够参与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策划、设计、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6.熟悉工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规、安全及环保的政策、规范和标准;
7.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与理论前沿;
8.具有较好的设计管理能力、不同专业和学科间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对危机 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设计学、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体系由4个核心知识领域构成,即基础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 的基本原理、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工业设计表达;理论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历史与理论、 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心理学、知识产权保护、设计管理;技术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 业设计材料与成型工艺、工业设计的安全性;实践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实践。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设计概论(32学时)、人机工程学(48学时)、工业设计史(32学时)、计算机辅助 工业设计(64学时)、设计心理学(32学时)、设计程序与方法(48学时)、设计快速表现(48学 时)、材料成型与工艺(40学时)、产品形态设计(48学时)、结构设计(64学时)、系统设计(48 学时)、设计管理(32学时)、设计研究基础(32学时)、产品开发设计(48学时)、专题设计(48 学时)。
示例二:设计概论(32学时)、人机工程学(32学时)、工业设计史(32学时)、计算机辅助工 业设计(64学时)、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120学时)、综合设计表达(64学时)、材料与工艺(40 学时)、产品系统设计(120学时)、设计美学(32学时)、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64学时)、设计管 理(40学时)、产品开发设计(120学时)、专题设计(120学时)。
示例三:设计心理学(40学时)、人机工程学(60学时)、工业设计史(80学时)、计算机辅助 设计(CAD)(80学时)、材料与技术(240学时)、综合构造(80学时)、专业绘画(80学时)、专业 方向设计(80学时)、社会实践1(传统文化与设计)(60学时)、社会实践2(现代工业与设计) (60学时)、专题设计(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设计基础实验、人机工程学实验、模型及样机制作、影像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自动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工程应用研究、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 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坚守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项目管理和沟通交流能力,敢于承担压力。熟悉相关行业规范,理解工程师的职业及社会责任,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综合素质)
2. 具备扎实的工程数理基本知识、自动化专业知识、行业技术标准等多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熟悉自动化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能适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职业发展的变化;(专业知识)
3.能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综合运用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及自动化专业知识,借助现代工具从事本领域控制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和生产,具有解决不确定环境下复杂工程项目的能力,并能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经济、社会、健康、安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制约因素;(工程能力)
4. 能够跟踪和掌握自动化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系统思维、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和工程创新能力,具备持续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在专业相关领域里成为业务骨干或者继续深造。(职业发展)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自动化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自动化工程生产一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等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系统的方案分析、可行性研究,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3. 能够应用自动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在解决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或集成的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仪器仪表、系统仿真与设计软件等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效果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能够基于自动化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团队的关系,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能够就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理解并掌握工程方面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将其用于多学科环境下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或集成的工程实践中。
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专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主干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程序设计语言、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驱动与运动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电气控制与PLC等。
主要专业实践:金工实习、电子线路CAD实习、微处理器应用课程实习、EDA实习、自动化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运动控制系统项目训练、电气控制与PLC项目训练、先进控制技术项目训练、电力电子技术项目训练、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企业实习、毕业设计、课外科技创新与竞赛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和企业从事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集成与创新、运行维护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可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装备制造业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富有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通用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流体传动专业知识和检测控制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常用工程装备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机械、控制和流体传动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胜任机械制造装备和工程装备产业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管理或经营管理及检验维护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检测与控制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液压气动元件的选型与设计制造技术及机、电、液系统集成技术,工程装备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在机械装备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系统集成、调试、运用、维护及管理等方面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胜任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支持、管理等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
主干课程: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工程机械构造、工程机械电液控制等。
主要专业实践:工程制图测绘、电工电子实习、金工实习、机械工程生产实习、机械工程综合实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制造课程设计、工程机械电液控制课程设计、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创新与竞赛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和机械装备或元器件制造企业从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维护以及生产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可在机械类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2018年南京工程学院云南省招生专业: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通信工程(电力通信)、能源与动力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嵌入式培养)

2018年南京工程学院贵州省招生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工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力通信)、城市地

2018年南京工程学院四川省招生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数字媒体技术、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环境工程(电力环保)、工业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光电信

2018年南京工程学院重庆市招生专业: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业工程、车辆工程、通信工程、建筑学、软件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12个专业。2018年南京工程学院重庆市

2018年南京工程学院海南省招生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车辆工程、车辆工程、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10个专业。2018年南京工程学

2018年南京工程学院广西招生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嵌入式培养)、自动化(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市场营销等10个专

2018年南京工程学院广东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生产过程自动化人才)、能源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培养电力通信人才)、能源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培养电力环保人才)、电气

2018年南京工程学院湖南省招生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力通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土木工程、财务管理、

2018年南京工程学院湖北省招生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网络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通信工程(招考方向:电力通信)、工程管理、机械电子工程

2018年南京工程学院河南省招生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建筑学、电子信息工程、社会工作、能源化学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