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最高/最低分) |
|---|---|---|---|---|
| 通信工程 | 2020 | 理科 | 505/491(本科批) | /() |
| 通信工程 | 2019 | 理科 | -/457(本科二批) | /()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 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 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 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5.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8.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 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基础(32学时)、电子电路基础(48学时)、通信电子电路(32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48学时)、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微处理器与 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3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64学时)、 通信原理(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8学时)、通信网理论基础(32学时)、现代通信技术(64 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72学时)、电子线路基础(72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4学时)、数字 逻辑电路(64学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64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32学时)、微型计算机 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信号与系统(7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72学 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网(32学时)、通信概论(32学时)、移动通信(32学时)、光 纤通信(32学时)、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通信电子电路(48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32学时)、 数据结构(40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 学时)、通信原理(80学时)、电磁场与传输理论(64学时)、通信网基础(56学时)、无线通信原理 (32学时)、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专业综 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电子信息类(保定)(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5 |
| 海南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71 |
| 广西 | 电子信息类(5500元/年,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4 |
| 广东 | 电子信息类(保定)(非定向)(080703.通信工程+08071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主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7 |
| 江西 | 电子信息类(保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1 |
| 福建 | 电子信息类(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3 |
| 安徽 | 电子信息类(5500元/年;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1 |
| 上海 | 电子信息类(保定)(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8 |
| 黑龙江 | 电子信息类(保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5 |
| 吉林 | 电子信息类(保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2 |
| 辽宁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0 |
| 山西 | 电子信息类(保定)(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4 |
| 天津 | 电子信息类(保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主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46 |
| 北京 | 电子信息类(保定)(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主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9 |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坐落于渤海之滨、运河之畔的沧州市,是河北省教育厅直属、与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于1952年在天津建校,由河北省水利厅、交通厅、工业厅合办,校名为“河北水利土木学校”,是当时华北地区最早建立的水利学校之一,也是解放后全国最早独立设立的水利学校之一;1955年更名为“河北省天津水利学校”;1958年,迁至保定市,升格为高等学校,更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1959年更名为“河北保定水利水电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水利学院”;1962年因国家政策调整恢复为专科;1963年更名为“河北水利学校”,1965年更名为“河北水利工读专科学校”;1966年迁至石家庄平山县岗南镇;1970年迁至沧州市,更名为“河北水利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学院整体迁入新校区。2016年3月28日,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再次升格为本科院校,重新命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2020年12月30日获批为河北省第二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试点单位。
学院现有八系三部一中心共12个教学单位,设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2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国际商务、软件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获第八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近4年,我校学生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以上教学比赛奖140余项。学院获批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单位。形成了以工学专业为主体,水利、电力专业为特色,土木、交通、信息技术、自动化、机械、经济管理等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现有教职工639人,其中专任教师56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06人,博士、硕士499人,“双师型”教师249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人,河北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1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入选二层次2人、三层次10人。
2018年11月,学院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2019年首次申报,2项面上项目获批立项,填补了沧州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的空白。学院建有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河北省学科重点实验室1个,作为共建单位建设河北省省级科研平台2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学科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厅应用技术研发中心1个,沧州市技术创新中心5个,校内科研平台16个。建有校内实训基地近60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30余个。
2016年以来,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15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58篇,被EI、SCI、ISTP 等权威检索机构检索收录59篇;编译、出版教材和著作134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有9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312项。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1982人,其中本科生9596人,专科生2388人。学院始终坚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建校至今培育4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保持在95%以上。学院聚焦文化育人,打造精品校园文化。2014至2020年,连续7年被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6至2019年,连续4年获得河北省教育系统“志愿者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获“河北省学校共青团工作突出单位”“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沧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经过近70年的执着求索和精神积淀,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秉承“勤奋、求是、创新、笃行”的校训,铸就了“崇尚致用,实践育人”的办学理念和“致力于培养社会所需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方向,为河北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教育报》、河北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院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办学成就。在未来的征程上,学院党委将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求真务实、砥砺奋进,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提供坚强保证,不断开创学院各项工作新局面!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坐落于渤海之滨、运河之畔的沧州市,位于沧州西南高教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环境恬静优美。
学校始终坚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保持在98%以上,建校至今培育4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为河北省水电行业培养了大部分专业人才。
主要就业单位: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省供电公司、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邢台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市政集团、承德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第二测绘院、河北省水利工程局、邯郸市水利工程处、沧州市水利工程处、北汽岱摩斯(沧州)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沧州现代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天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千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近1万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
六十年来,学校承载着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与推进科技进步的历史使命。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贯彻“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方针,紧抓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
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十一大学院,59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和A-档;“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跻身前1‰行列;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积极进取、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6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7人,3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学校现有7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新能源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高效洁净燃煤发电技术、核电技术等重要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果,现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28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及研究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十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33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0余项。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大检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在前列。
学校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100余家大型能源电力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试验示范工程特殊贡献单位”称号;学校多方位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20余家地方政府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
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140多个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与合作伙伴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开展了学生交流、科研合作、专家互访等项目。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承担国家外交任务,承办商务部、科技部多个国家级援外培训项目;与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等15所海外高校共同签署“一带一路”能源学院合作伙伴备忘录;同德国黑森州--中国合作促进中心共同建立了中欧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同蒙古科技大学建立了中国—蒙古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方向中方牵头院校,积极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各项工作,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智库;在美国建立的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是北美最大的孔子学院;举办多种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与国外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2+2”联合培养等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2017年11月,学校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奋斗目标: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实质转型,初步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此基础上,再用10—15年时间,到2035年左右,“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全面实现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明确了学校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一个根本”,紧扣“两大任务”,抓住“三个导向”、突出“四个重点”,即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紧扣立德树人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抓住改革创新、特色发展、开放办学三个关键导向,突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四个重点,带动学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站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面向欣欣向荣的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九个坚持”为根本遵循,加快推进“双一流”特色、高质量建设,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书写华电人的“奋进之笔”,为把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华电贡献!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学生餐厅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共有学生餐厅5个,其中回民餐厅1个,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就餐面积1万多平方米,餐厅均配有电视机、空调及不锈钢厨具,被河北省教育厅后勤服务中心专家组评定为“标准化餐厅”。
我校学生来自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为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学生的饮食习惯,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餐厅每餐都备有不少于60道的南北菜肴,主食不少于30种。餐厅随季节变化及时调整花色品种,菜谱每周更换一次,做到营养平衡、搭配合理。大学生伙食委员会作为一个积极活跃、广受欢迎的学生组织,为餐饮服务与同学们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
学生餐厅的服务与管理由华北电力大学后勤服务集团餐饮服务中心负责。中心以人为本,重视员工队伍建设,致力于管理理念、机制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始终以保定校区2万多名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和服务为己任。该中心拥有一支300余人的员工队伍,其中四分之三的管理人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特级及以上厨师占到厨师总数的三分之一,管理规范、技术精湛。凭借高超的技艺,餐厅厨师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烹饪大赛中获奖。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保定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南距省会石家庄,北距首都北京,东距天津,有高速公路、铁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保定原是我校校部所在地,办学历史较长,基础雄厚,师资优良,具有良好的校风学风。保定校园占地面积800余亩,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共有各类在校生约17000人,其中本科生约13000人。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保府,因城池似靴,又名靴城,河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心地带、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9月,全市辖5个区、15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22135平方公里。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涉及保定市雄县、容城县、安新县。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保定与北京相伴而生,保定之名取自“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保定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清代,保定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自1669年至1968年三百年间,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以及区域性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也两度为河北省省会。
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诞生了荆轲、刘备、赵匡胤等一批历史名人。市内文物古迹众多,如古莲花池、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等。
保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是中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也是戏曲之乡、游泳之乡、“长寿之城”,因体育冠军辈出,又称“冠军之城”。2017年,保定入选“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独特的地缘
保定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是大北京城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保定范围之内拥有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三大航空港,天津新港、黄骅港两大出海口。京深高速、津保高速、京广铁路、神黄铁路使保定连通南北,呼应东西。(京广铁路、神黄铁路、京九铁路、京沪铁路、京深高速、津保高速、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天津新港、黄骅港、渤海)
优美的环境
保定素有“燕赵天府”之美誉,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旅游资源丰富——拥有400平方公里的华北最大湿地白洋淀,是华北大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国家级地质公园——白石山,峰险石秀;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展示着中国皇家陵寝的非凡与神秘;红色旅游胜地——狼牙山,地道战遗址——冉庄;全国保存最完整的衙门——直隶总督署等等一大批旅游胜地。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应用化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应用物理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物理学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物理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物理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通信工程这二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翻译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翻译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翻译和通信工程录取分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英语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通信工程录取分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社会工作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法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通信工程录取分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经济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通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河北通信工程2016一批理科635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河北通信工程2016一批理科635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河北通信工程2013一批理科608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河北通信工程2012一批理科626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河北通信工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