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19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444 | 25509 |
| 2019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497 | 18173 |
| 2019 | 金属材料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497 | 18173 |
| 2019 | 英语 | 文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498 | 5208 |
| 2019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499 | 17902 |
| 2019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499 | 17902 |
| 2019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02 | 17531 |
| 2019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03 | 17402 |
| 2019 | 工程管理 | 理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05 | 17104 |
| 201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 理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11 | 16297 |
| 2019 | 公共事业管理 | 文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15 | 4117 |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 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或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 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数学建模、计 算方法、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受到数学和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良好教 育,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科学研究、教学、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工程计算 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 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或运筹控制中的某些实 际问题;
4.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 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及创新的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计算、信息科学、运筹与控制、计 算机软件与应用。
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物理学、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程序 设计与算法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值分析、数据分析、数学建模。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数学分析I-Ⅲ(304学时)、高等代数I-Ⅱ(192学时)、空间解析几何(96学时)、 常微分方程(96学时)、概率统计(96学时)、实变函数(96学时)、普通物理(144学时)、大学计 算机基础(64学时)、C语言与程序设计(9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96学时)、复变函数(96学 时)、数学模型(64学时)、数值分析I(64学时)、数值分析Ⅱ(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64学 时)、微分方程数值解法(64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信息论基础(64学时)。
示例二:大学物理(1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 时)、数学分析(240学时)、高等代数(1 36学时)、空间解析几何(46学时)、复变函数(46学 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0学时)、常微分方程(46学时)、实变函数(46学时)、数学物理方 程(46学时)、泛函分析(46学时)、数值逼近(60学时)、数值代数(60学时)、微分方程数值解 (60学时)。
示例三:大学物理(9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64学时)、数学分析(288学时)、高等代数 (144学时)、解析几何(48学时)、复变函数(64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4学时)、常微分方 程(5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48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数值分析(80学时)、数据结构与算 法(80学时)、数据库原理与技术(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数学建模(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实践)、毕 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并行)程序设计与实现。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0702 物理学类
Q1:本专业的历史沿革是什么?
本专业是国内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专业前身最早源于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时第一批设立的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简称暖通专业)。20世纪60年代,暖通专业分为“供热供燃气”和“采暖通风”两个专业方向。20世纪70年代国家恢复高考招生时新设置“城市燃气工程”专业。1998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对宽口径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对专业进行了大幅调整,在原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基础上,并入城市燃气工程专业部分内容,系统加入建筑自动化内容,拓宽形成新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12年,为了适应世界科技教育发展趋势,适应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满足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需求,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江苏大学于2001年设置本专业并开始招生。
Q2: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是什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团队领导能力、合作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具备扎实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暖通空调领域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可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热、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和设备研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科研、教育、贸易与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继续学习能力,成为胜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培养特色:本专业属于基础厚、口径宽、就业面广的专业,为江苏大学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依托本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强势学科,以热能、环境、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为主体构建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本专业学生可报考本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各二级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成绩优秀者还可以推荐免试读研或派到国外院校深造。
Q3: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及面向行业有哪些?
就业形势:本专业已有近20年办学历史,毕业生就业面宽,就业前景好,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历年毕业生的签约率为100%,且近几年来已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同时每年有近30%的毕业生被推荐免试或考取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及面向行业:本专业主要面向建筑设计院所、规划管理部门、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等单位,主要从事供热、通风、空调、冷热源、净化、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Q4: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环境学和流体输配管网等专业基础课程;暖通空调、冷热源工程、建筑给排水等专业课程。
Q5:学习本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是典型的实践性强的工科专业,实验和工程经验非常重要,因此动手能力和绘图能力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此外,本专业也是综合性、交叉性强的专业,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当然,只要学生踏实肯干,有责任心与事业心,对暖通行业和建筑行业及能源行业感兴趣,都能学有所成。
Q6: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本专业的学习主要会遇到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是专业基础课会有很多抽象性的概念,有些学生在学习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是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如课程设计、实习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实践性强是本专业的一个特色。但是,只要学生有信心和认真学习,强化自己的动手能力的训练,这两方面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Q7:本专业有哪些精彩的学科竞赛?
本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与本专业相关的竞赛种类较多,主要有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人工环境杯”大学生学科竞赛,由中国制冷学会、美国ASHRAE(供热、通风空调学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的CAR ASHRAE设计竞赛。江苏大学本专业学生在这两个赛事中每年都取得优秀成绩。此外,还有MDV中央空调设计应用大赛、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本科组)、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江苏省举办的各类竞赛,本专业学生都可参加。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需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生产企业、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从事金属材料 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成分一工艺及设备设计、组织和性能检验、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经营 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理解金属材料 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或服役行为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接受材料制备、性能分析与 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金属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具有开展金属材料设计 和组织生产、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等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基本知识,理解金属材料成分(组成)、微观组织结 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开展金属材料选用、生产工艺及设备选择、 新材料和新工艺设计及相关设备研制;
2.掌握金属材料制备与成型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金属材料成分结构与性能的检测与分析方 法、产品质量控制和防护措施的基本知识;
3.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必需的机械、电 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较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
4.了解金属材料及其相关材料的科技发展动态,相关前沿技术和行业需求,具有分析和解 决金属材料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5.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基础,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环境保 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冶金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固态相变理论、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与设备、材料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金属腐蚀原理、表面科学与工程、金属工艺、材料工程基础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材料科学基础(上)(96学时)、工程材料学(40学时)、材料的力学性能①(32学 时)、工程设备设计基础(40学时)、材料科学基础(下)(80学时)、材料现代研究方法①(64学 时)、材料的物理性能①(32学时)、材料的腐蚀与防保(32学时)、陶瓷物理化学*(32学时)、材 料热处理原理(40学时)、计算材料学(40学时)、材料热力学木(32学时)、材料的制备(32学 时)、材料的成形(32学时)。
示例二:金属材料专业导论(8学时)、金属材料导论(双语)(64学时)、材料科学基础A( 72 学时)、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48学时)、金属材料学(40学时)、热处理原理及工艺(56学时)、金 属物理性能(32学时)、材料力学性能A(40学时)、材料成形原理及工艺(80学时)、金属材料工 程基础实验( I)(24学时)、金属材料工程基础实验(Ⅱ)(24学时)。
示例三:材料科学基础(64学时)、材料性能学(48学时)、材料现代分析方法(48学时)、材 料力学(D)(64学时)、理论力学(D)(32学时)、工程力学实验(B)(32学时)、金属学与热处理 原理(64学时)、金属材料学(48学时)、金属工艺与材料工程(80学时)、材料加工与性能实验 (16学时)、热处理工艺学(32学时)、复合材料学(32学时)、材料无损检测(32学时)、功能材料 (48学时)、金属材料工程测试技术(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或专业 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金属材料学实验、热处理工艺与设备实验、材料研究方法实验、现代仪器分 析、腐蚀与控制实验、金属材料制备方法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国际 视野,具有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 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 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 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与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全面而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人文思维和工程师的基本 训练,具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必要的其他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2.掌握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方法与相关的法 律、法规;
3.掌握国内、国际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
4.具备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从事国内、国际工程的技术管理、 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进行一般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5.具备对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7.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健康的个 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9.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建设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理论知识。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 设法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财务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组织 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信息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经济学课程实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验、工程估价课程实验、工程信息 管理课程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环境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7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英语(英语考生)文科录取分数线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2018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2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4分,船舶与海洋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6分,旅游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34分,财务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3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管理)(江苏镇江)、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江苏镇江)、测控技术与仪器(江苏镇江)、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江苏镇江)、海洋工程类(船舶与

江苏科技大学2017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海洋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6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5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5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6分,金属材料

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海洋工程类(造船)(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7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3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4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理科录

江苏科技大学2020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造船)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16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8分,材料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8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0分,海洋工程类综合录

江苏科技大学2021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07分,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翻译)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4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5分,公共事业管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

江苏大学2019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44分,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44分,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45分,保险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46分,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47分,金融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49分,汉语国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2019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嵌入式培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5分,船舶与海洋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6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6分,旅游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36分,财务管理文科录

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4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7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7分,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98分,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录取分